Hi,大家好。我是融。今年的一月四号,AMD在CES上发布了新一代 6000系列的移动端CPU,其中有谈到说AMD的APU的核显架构从VEGA换成了RDNA2架构。这对AMD的APU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升级,以往的VEGA内显虽然性能足够,拿来轻度游戏(例如玩CS:GO)或者影音娱乐都很不错,但由于老旧的架构造成它对于影片编码格式支援度不高造成VEGA硬件利用率不高(和Nvidia相比)的问题。换成RDNA2架构后,这个问题也解决了。同时,我突然想起AMD的FSR技术和Nvidia的DLSS相比到底是怎么样的。因此这个文章主要是谈谈DLSS。接下来会有篇文章是介绍AMD的FSR技术和它们之间的区别。那我们废话不多说,开始吧~。
什么是 DLSS?
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DLSS。DLSS 全称为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 (深度学习超级采样),简单点说让GPU渲染低分辨率的图像然后借助AI来合成出高分辨率的图像以达到更高的性能和帧数的一个技术。在DLSS 1.0 时代,为了训练这个神经网络,首先要提供数万张高分辨率的图像来形成一个通用模型,然后再加入特定游戏的图像(使用64倍超级采样渲染出的图像)进行针对性训练。这个训练的过程就是让AI的模型所渲染出来的帧去匹配游戏地原始帧,然后再根据各种不同地变量来调整参数,例如网络等等。
等到模型累计足够多的经验值之后,AI本身就可以生成接近64倍超级采样质量的图像,还可以避免使用TAA,SMAA等等抗锯齿技术所带来的图像不清晰的问题。
Credit:Benchmark Lab |
然而看着觉得很美好,但是在发布的一年后,DLSS 1.0基本没达到人们的预期。虽然说节省资源,提升帧数的目的达到了。但是画面分辨率,图像的细节比起原生的有着很明显的差别,这两个问题让DLSS 1.0被玩家们一直诟病。因为我把分辨率降低也可以达到节省资源,提升帧数的目的?
Nvidia也明白这个算法有问题,所以他们在2019下半年把算法推倒重来,重新设计了算法模型。然后2020年初发布了DLSS 2.0, 这次的DLSS 2.0的实现效果完全颠覆了之前的版本。同时在这个版本也有几个重大的突破,或者说是新特性,而我认为这是DLSS2.0成功的关键。
DLSS 2.0的特性
1. 档位的加入
这次的DLSS 2.0提供了3档选项,分别是Quality(质量), Balance(平衡)以及Performance(性能)。 这样玩家可以自己控制游戏内部的渲染分辨率。其中Performance模式可以来把游戏实时渲染的结果实现四倍超采样,GPU只需要渲染4K图像四分之一(1080p)的像素量,就可以输出和原始分辨率 (4K) 媲美的画质。
下面放几组游戏的例子,
游戏:Control
Credit: Random Benchmark, YouTube |
Credit: Random Benchmark, YouTube |
2. 更高的Tensor core利用效率
全新的AI网络可以更高效率地使用Tensor core,让处理速度可以达到上一代的两倍。而且DLSS2.0采用了新的(Temporal Feedback)时间反馈技术,让帧与帧之间更有逻辑性。这样让画面的动态细节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。这对帧数带来了提升,同时也节省了资源。让一些显卡,设置以及分辨率的限制被消除了。
Credit: 极客湾Geekerwan,YouTube |
3. 通用的算法模型(也就是一个算法适用所有游戏)
在第一代的DLSS,每一个想要集成DLSS的游戏需要单独收集训练数据,建立自己的AI网络(也就是每出一个游戏就要训练一次AI)。到了DLSS 2.0,则开始使用了非特定游戏的内容来训练一个通用的AI网络,从而可以建立一个跨游戏使用的通用算法。这意味着DLSS的集成以及应用会变得更简单,开发者也更愿意去把DLSS集成在游戏里面。这样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支持DLSS了。
然后DLSS到目前为止的2.3版本是在2.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良,修正一些细节问题以及图像改良等。例如2.1版本增加了Performance Ultra(超级性能档),最大可以达到9倍的分辨率放大,可以支持VR,8K以及动态分辨率。同时也加强对游戏引擎例如Unity等等的适配。具体的细节我放在下面这张图给大家参考。
小结尾
以往,帧数和画质是成反比的,要想要更好的画质,一定要牺牲帧数。而DLSS2.0则是让玩家们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的技术。除了Nvidia,还有其他厂商也有他们各自的技术去实现帧数和画质兼得。例如AMD的FSR和Intel的XeSS。关于Intel的XeSS,我也会写个文章来和大家谈谈的。
关于DLSS的介绍到这里就完了,下篇文章来谈谈关于AMD的FSR是什么,以及它如何实现的。
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告诉我,我们下篇文章见,Bye~
其他文章:
1. 文章目录
评论
发表评论